直播时间: 2021-12-27

直播主题:

“奋进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第一场正文


发布人:

李迎伟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 甄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杜中强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巩魁生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主持人:

常轶旸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时间:2021年12月27日10:00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奋进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主题系列的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主副引领、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责任单位的负责同志,向大家重点介绍我省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先生;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甄先生;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中强先生;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巩魁生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李迎伟先生作情况介绍。


李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迎伟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河南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作出了拓展郑州都市圈发展空间、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等关键性调整,重塑了全省城镇化总体布局。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预计今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接近57%,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惠及上亿人口的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现代化河南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主要表现为“四个突出、四个更高”:


  一是突出“破藩篱、降门槛”,实现“更高品质生活”。围绕“进得来”,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郑州中心城区以外其他所有城市和地区的落户限制,持续放宽郑州中心城区落户条件,全省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围绕“留得下”,保障进城落户农民权益。完善“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今年争取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29.24亿元,金额位居全国第一。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围绕“过得好”,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累计制发超过350万张,建立与居住证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就业培训、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不再区分户籍归属地。


  二是突出“强龙头、打基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成立高规格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郑州都市圈进入全国重点培育名单。向郑州、洛阳、航空港实验区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95项,培育建设南阳副中心城市,豫西、豫南、豫东和豫北四大城镇协同区联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赋予县(市)2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实现开发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占县域工业的67%,将财政直管县的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县(市)。


  三是突出“增韧性、补短板”,实现“更高效能治理”。深入开展城市内涝治理,扎紧城市安全“篱笆”,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印发实施我省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聚焦“7.20”特大暴雨中暴露的问题,实施一批排水防涝重点项目。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57.7万户,以排水设施、燃气管网等更新提升为重点实施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统筹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设施提档升级,争取兰考、鄢陵、新安、南乐、新郑5个县(市)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加快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预计今年焚烧处理占比达到70%左右,较去年大幅提升近30个百分点。


  四是突出“抓普惠、促均衡”,实现“更高水平共享”。“以城带乡”,引导生产要素更多流向农村。通过省级交易平台有偿流转使用农村节余建设用地指标,累计交易宅基地复垦券超22.04万亩,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选派5000多名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争取濮阳等 7县(市)进入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依城促乡”,提升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实现全省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一,生活垃圾收储运体系覆盖97.7%的行政村和92.7%的自然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奋斗目标,突出以“人”为核心,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着力构建“一主两副、一圈四区”总体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行稳致远,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3%,新增城镇常住人口800万人左右。重点聚焦实施“八大工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是实施郑州都市圈“晋位升级”工程。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强化枢纽开放、科技创新、教育文化、金融服务等功能,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壮大“芯屏网端器”全产业链,打造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以制定新一轮“1+8”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兰考深度融入郑开同城化发展,聚力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布局建设一批重点产业带,完善都市圈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提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水平。


  二是实施城镇协同区“融合扩能”工程。锚定万亿级经济总量建设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强化创新和产业双轮驱动,与三门峡、济源协同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黄河纽带,联动郑州和西安共同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加快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起步成势,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发挥生态和中医药特色优势,联动信阳、驻马店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协作互动。推进商丘、周口东向开放发展,提升周口港港口和航道设施功能,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纽带,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密切安阳、濮阳、鹤壁产业联系,打造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化豫京战略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三是实施安全韧性城市“提级改造”工程。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地上、地面、地下设施数字化,强化智能监测预警装置配备,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系数和数治能力。实施城市生命线补短板工程,建立企业、市县、省级三本台账,滚动实施更新改造项目,特别是深入开展燃气管网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加快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力争5年内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改造城市行洪排涝河道500公里、雨水管渠5000公里。完善重大疫情灾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响应体系。


  四是实施宜居人文城市“魅力重塑”工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提升,持续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全省焚烧处理能力全覆盖。推进公共服务扩容提升,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群和公共文化设施体系,让城市更有“温度”。完善“一城一策”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五是实施人口管理服务“系统优化”工程。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技能结构,以农业转移人口和 “一老一小一青壮”为重点,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逐步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全面落实企业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责任。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大规模吸引汇聚青年人才,构建适应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环境。


  六是实施市本级和县域“双抓双提”工程。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发展融合度,打造“火车头+动车组”的强劲动力系统。一方面,强化省辖市市本级意识,充分发挥城区经济外溢带动效应,科学谋划城市规划建设、项目产业、管理服务,建立各省辖市市本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要求,推进“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支持一批基础好、实力强的市县发展成5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培育发展一批3—5万人的中心镇。


  七是实施城市治理体系“新生再造”工程。创新治理模式,完善治理结构,协同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推进城市全要素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政务数据“一网通享”。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扎实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平安单位创建活动。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投入产出动态平衡。


  八是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破壁攻坚”工程。着力破除城乡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推动许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设立一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形成梯级引导、协同并进的改革创新“先锋队”。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周边乡村地区延伸覆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最后,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支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常轶旸

  谢谢李主任全面详实的发布!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进行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省的新型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请问,下一步,我省将如何通过规划引领,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服务保障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谢谢。


杜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杜中强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省自然资源厅围绕实现“两个确保”,按照省委和楼阳生书记“前瞻30年、编细15年、编实十四五”的要求,不等不靠、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土地要素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四级同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试划“三条控制线”。一是围绕加快推进和高质量编制省市县乡四级国土空间规划,先后制定印发市级、县级、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指南,制定了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城镇详细规划、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规程等技术规范。二是坚持全省“一盘棋”,明确各级规划编制重点,省级规划重点抓统筹,统筹确定县(市)、乡镇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统筹资源要素配置;市级规划重点抓中心城区和区域协调;县级规划重点抓县城和城乡融合;乡级规划重点抓落地,确保四级规划无缝衔接。三是上下联动,四级规划同步启动、同步推进。强化自上而下传导与自下而上校核相结合,强化规划统一管控。省市县乡同步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试划“三条控制线”,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确保落到地块、定到图斑,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纵深到底、横向到边,形成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二、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土地要素保障。一是强化用地保障的政策支撑。先后出台印发了《服务“万人助万企”十项措施》、《关于做好防汛抢险及灾后重建用地保障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改进土地利用计划和报批管理切实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坚持服务企业的工作导向,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土地要素保障。提出“按照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25%-30%的比例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等措施,强化土地要素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郑开同城化等重点地区以及经济发展质量好、土地利用效率高的市县倾斜。建立上下协同的联动机制,优化用地审批程序,支持我省产业用地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用地指标做到应保尽保。今年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增减挂钩”计划指标31.28万亩;批准建设用地总面积43.14万亩,其中支持各地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9万亩。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完善省市县乡四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镇区规划编制;二是深化细化“三条控制线”的试划方案;三是坚持“项目为王”,实施精准新增计划指标保障,围绕“灾后重建”、高速公路、高铁、水利、能源等重大建设项目,做到即报即配、随报随批。四是加大建设用地指标省级统筹调剂力度,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投放重大战略发展空间,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功能空间,优先向发展快、质量好、效益高的区域配置,全力服务保障新型城镇化发展。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市,让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请问,住建部门将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未来有哪些工作谋划?谢谢。


巩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巩魁生

  谢谢你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注!我们积极发挥职责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思维,强化标准引领、抢抓政策机遇,投放了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八大行动”,推动建设一批引领性、牵引性项目,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的幸福指数。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加强市政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打通断头路、卡脖路,系统提升城市供水、燃气、热力、污水处理、照明、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开展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加快老旧燃气管网等设施改造。到2025年,城市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大力推进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立体化智能化停车设施,切实解决老城区和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二是实施公共服务扩容提升行动。推动医疗、养老、教育、体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达标建设。支持引进高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构建高水平的15分钟健身圈。统筹设置社区“一老一小”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三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立城市体检评估体系,系统治理“城市病”。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三区一村”改造,着力打造美丽街区和完整社区,“十四五”末基本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9000多个、约74万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省辖市完整社区覆盖率达到50%,改造棚户区30万户,基本完成登记在册城中村改造。其中明年改造老旧小区3787个、37.9万户,开工棚改安置房10万套、建成交付20万套。


  四是实施住有所居行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一城一策”房地产长效机制,科学确定住房和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顺应城市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需求,提高住房设计水平,推进全装修和绿色智慧小区建设,逐步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支持郑州、洛阳等大城市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发展长租房,推动租购同权,推进郑州市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强化住房保障,加快郑州、洛阳、南阳等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城市建设,“十四五”全省新增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左右,实现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租房“应保尽保”。积极实施青年安居保障工程,大规模吸引汇聚青年人才,以才兴产、以产兴城。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推行交房即办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是实施城市治理“四化”行动,也就是城市治理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人性化。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推动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试点开展“两下两进两拆”。加强城市出入口、老城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治理智能化,建立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停车等拓展应用,试点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市级CIM平台建设。推动城市治理法治化,指导设区城市用好立法权,修订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法规规章,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实现依法治理。推进城市治理人性化,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动多样化物业服务,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六是实施特色风貌塑造行动。发挥我省历史文化厚重、资源丰富优势,挖掘活化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应保尽保,开展整合化利用、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和沉浸式体验,建设一批特色彰显、富有魅力的博物馆群,让游客“游城市”“读历史”。全面推行和落实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设计,加强城市和建筑设计管理,塑造具有黄河文化河南特色、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的城市风貌,彰显品质、时尚与历史深度融合的城市个性。


  七是实施城乡绿色发展行动。顺应居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态需要,完善城市生态空间和绿地系统,推进新老城区绿地资源均衡配置,结合城市更新,加强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建设,让居民身边大幅“增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十四五”末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40%。2023年基本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全覆盖”“零填埋”。持续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到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5%以上。


  八是实施韧性城市建设行动。把安全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合理布局城市防灾避灾、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空间,更加重视“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完善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推进地铁、涵洞、地下停车场等防洪排涝设计和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提标改造,明年新建改造雨水管渠1000公里,消除城市建成区雨水管网空白区、易涝积水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隧道桥涵、交通枢纽、医院学校等重要设施、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能力,推进既有小区电力设施迁移改造或防涝加固。超前布局和建设城市生命线工程,健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离不开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保障。请问,我省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重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谢谢。


甄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甄

  谢谢你的提问。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社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重点从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服务保障,有效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融入城市。“十三五”期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72.75万人,返乡创业新增105.5万人,带动就业新增806.94万人。


  一是全面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健全服务体系,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协调联动的服务工作机制,推广“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专项活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通过送岗位下乡、直播带岗等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强化劳务协作,打造“政府推动、机构作为、市场运行、精准对接”的人力资源合作模式,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家服务团,打造全生态、专业化、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返乡创业质量,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评价激励体系、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技能竞赛体系、培训评价信息管理体系,大规模开展“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力争到2025年,完成150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050万人(含新增高技能人才380万人)取得相应证书。结合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等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新生代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持续提升技能素质,增强在城市就业生活的能力。


  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放开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无论是我省户籍还是省外户籍,均可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扎实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专项行动,鼓励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缴费,努力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参保覆盖范围,促进更多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加强工伤保险扩面征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平台企业参加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优化社保经办服务,推动更多业务实现“就近办”“多点办”“全省通办”,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员流动就业,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城镇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了重塑性调整,特别是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4”拓展为“1+8”,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请问,扩容后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和下步考虑是什么?谢谢。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迎伟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顺应这一经济规律,省委、省政府站位新发展格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中原城市群建设全局,对我省区域发展格局作出了重塑性调整,将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纳入郑州都市圈范围,扩容后的“1+8”郑州都市圈规模体量大幅提升,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面向国际竞争、支撑中部崛起的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对“1+8”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考虑是:


  一、关于发展布局。按照极核带动、轴带提升、对接周边的思路,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是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郑州航空港区枢纽作用,共同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一副”是推动洛阳副中心城市和济源深度融合发展,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块强支撑。“一带”是落实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国家战略,以郑开科创走廊为主轴、郑新和郑焦方向为重要分支,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城镇和产业密集发展带。“多点”主要是指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等新兴增长中心,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空间格局。


  二、关于发展目标。到2025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GDP力争达到2万亿元,郑州都市圈GDP力争达到6万亿元,郑汴许核心引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有效发挥,成为支撑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到2035年,郑州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都市圈建成经济发展高质量、开放创新高层次、公共服务高品质、生态环境高水平、协同治理高效能的现代化都市圈。


  三、关于重点任务。主要考虑是聚焦创新、产业、交通、市场、生态、民生等6个方面进行谋划。一是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重点以G30为主轴推进郑开科创走廊建设,打造沿黄科技创新带;二是以产业协同为基础,促进城市间优势互补、合理分工,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郑焦、郑漯、洛济、洛平等8条产业带;三是以交通互联为先导,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重点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高效通勤圈,完善水资源配置网络,提升能源输配网络,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四是以统一市场为突破,促进资源要素高效自由流动,重点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协调联动;五是以绿色低碳为主题,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重点建设有机连通的生态网络,做好节能降碳大文章;六是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推动公共服务互利共惠,重点引导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深化政务服务联通互认,推进社会保障并轨衔接。


  总之,规划建设“1+8”郑州都市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锚定目标、深入研究、持续发力。今天我就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常


常轶旸

  谢谢!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们还有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媒体朋友们,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规模质量双提升的关键阶段,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中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河南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动能的重要支撑。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聚焦河南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进展成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凝聚力量!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申华